近期,有豬場反映:產房溫度適宜,母豬還是會出現產程過長。經仔細溝通后發現豬場妊娠母豬飼養管理不規范,導致臨產母豬過度肥胖,肢蹄問題也增多,造成母豬產程過長。1、肥胖引起骨盆張開困難
妊娠后期母豬背膘過厚會導致骨盆周圍脂肪堆積,導致顧盼難以張開,造成難產和死胎數增加,引起產程過長,而過長時間的分娩導致子宮收縮較弱,進一步增加了產程和死胎數。
2、肥胖引起激素分泌不足
妊娠后期母豬背膘過厚會影響脂溶性激素的作用,尤其是孕酮與雌激素的含量,從而導致催產素受體活性降低,從而引起產程過長。
為探究長白母豬和大白母豬臨產背膘厚與產程之間的關系,趙云翔等(2019)通過試驗得出結論,臨產母豬背膘厚范圍為18-20mm時,其產程最短(如圖1)。單妹等(2016)發現,總產仔數在12-19頭、臨產背膘厚在15-22mm范圍內,隨著背膘厚的增加,產程有縮短的趨勢。因此,嚴格調控妊娠母豬的背膘厚是妊娠期的關鍵工作之一。
為了幫助豬場高效、有序的完成以上工作,我們提出了“測膘調料管理六步曲”,僅供參考。
測量背膘前,需要找到測量點(P2點)。①可以從后往前觸摸母豬的肋骨,并快速找到最后1根肋骨;②沿最后1根肋骨的垂直切線往上走,找到與母豬背中線的交點;③距離背中線6.5mm的位置使用記號筆做好標記,即P2點;④建議統一標記背中線左邊的P2點,方便統一操作和減少誤差(圖2、3)。為了避免P2點處豬毛對測量結果的造成的影響,在測膘之前需要將P2點處的豬毛剪掉或剔除,剪毛范圍與測膘儀器探頭大小相當即可(圖4)。
圖4 測膘前的進行P2點的剪毛
耦合劑是超聲波從儀器發出到豬體表和從豬體表回到儀器的傳播介質,超聲波無法穿透空氣或氣泡,因此,測膘之前需要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確保儀器探頭和母豬P2點處皮膚之間耦合完好,沒有氣泡。 使用A超機測量背膘時,需要讓妊娠母豬保持安靜,避免豬只弓背或塌腰而使測量數據出現偏差,確保探頭垂直于豬背部進行測量,接觸密切但不重壓(圖5)。使用B超機時要求與A超機相同(圖6)。

圖6 B超機測量背膘
A超機讀法:一般在機器的屏幕上會有2-3個指示燈閃亮,等待指示燈穩定后會有相關的數值呈現出來。第一個燈亮表示有1層背膘,第一和第二個燈亮表示有2層背膘,三個燈全亮表示有3層背膘。如果指示燈不良,證明皮膚接觸不好,需要加點耦合劑,來回移動排出氣泡,保持探頭垂直。
B超機讀法:首先要設置好測量模式,如頻率和深度,在探頭與皮膚接觸的過程中,觀察顯示器上的圖像變化,找準清晰的圖像并鎖定、保存,調節B超級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按鈕,測量圖像中多層背膘線的距離,即為P2背膘值。
收集母豬的背膘數據和對應的繁殖性能數據,如在種豬系統上錄入相關數據。然后根據背膘數據分析后的結果,建立妊娠母豬背膘厚與繁殖性能的模型(關系),最終確定母豬不同妊娠階段的最佳背膘范圍。此外,為方便現場實施膘情精準管理,一般將臨產前母豬的最適背膘作為全程背膘的監控和調整目標。
確定本場妊娠母豬各階段的最佳背膘范圍后,豬場需要針對性調整母豬的飼喂量,如肥豬減料、瘦豬增料,而不是繼續飼喂統一的料量標準。在規模化豬場,由于采取的是自動喂料系統,做差異性的飼喂操作起來會比較容易。而在更多的中小規模豬場,往往采取的是人工投料的飼喂模式,對于飼養員的投料精準度要求比較高(誤差小于0.1kg),否者無法做到每一頭母豬的精準飼喂。在豬場實際生產中,飼養員會制作母豬膘情-料量調整卡片、個性化飼料鏟等工具(圖7),來提高投料的精準度和效率。

圖7 豬場制作的個性化投料鏟
環境、品種、管理、健康、胎次、季節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妊娠母豬的背膘厚,豬場管理者要結合本場情況,制定并實施相關的測膘調料管理措施,最終實現妊娠母豬背膘厚的精準化管理。